“互联网 农业”深化推进,取得新成效

“互联网 农业”深化推进,取得新成效

发布日期:2021-07-08 浏览次数:1345

7月2日,国新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,介绍深入推进“互联网+农业”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关工作情况。

  

随着“互联网+”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,在农业领域自然也是“大展身手”。“互联网+农业”就是利用移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,通过资源整合、信息共享和要素互联,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、新模式和新业态。

  

随着“互联网+农业”的深度推进,第一二三产业也在快速融合发展。互联网在农业农村应用近年来也取得了各项新成效。

  

“互联网+”发展环境不断优化,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不断深化

  

大数据时代,互联网和大数据在农业中应用最普板的领域之一就是精准农业了。精准农业模式下,农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对气候、土壤条件等各方面实时数据的收集,进行预测分析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。

  

农业机械也更加智能化、信息化和自动化,农机作业更加便捷高效。卫星系统和大数据的结合更是让现代农业技术在轮作休耕、监管、动植物疫病远程治疗等各个方便都有了实现的可能。

  

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升级,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

  

2017年年底,全国行政村通宽带的比例已经达到了96%。智能机的普及,让偏远山村的农民也能够学会简单操作,智能机在养殖业、种植业等行业产业链上都得到了应用。

  

不论是阿里巴巴“千县万村”计划,还是京东“3F”战略,其实归根究底都是为了把供应链深入下沉到农村市场。而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,新兴的农业模式蓬勃发展。

  

截至2017年底,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已累计支持了756个县,目前的农村网络零售额去年底达到了1.25万亿元,农产品电商正迈向3千亿元大关,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800万人。

  

信息资源共享不断开放,农村信息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

  

农民掌握市场信息能力有限,建立健全信息互通机制极为重要。农业农村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、农兽药基础数据、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四大平台,开放共享信息资源,有效规避农民因信息不通畅而导致的盲目扩张生产等风险。

  

农民因其自身文化修养等各方面原因的制约,对互联网的接触较少。“损有余而补不足”,“张弓效应”使得城乡之间打通数字鸿沟,有效缩小互联网发展差距。这得益于信息进村用户信息进村实施范围的进一步扩大,农村信息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。特别是近年来对农村应用手机的培训,作为新的生产资料,手机既能够了解外边的世界、市场的需求、新的技术,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诊断动植物疫病病害,可以说手机就是一种“新农具”。

  

小结

  

据悉,江西省庐山市自积极探索“互联网+农业+农村”发展模式以来,畅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,使全市农业呈现出规模化、产业化发展态势。目前,该模式已解决128名相对贫困人口就业。可见,“互联网+农业”不但在三产融合方面卓有成效,在促进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方面也是极为重要的举措。

  

我们一方面要正视“互联网+农业”所取得的成绩,继续深化推进互联网、大数据以及智能制造等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;另一方面,我们也不能够忽视目前依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,尤其是在技术创新层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